晏殊有几个妻子?词人晏殊介绍 关于晏殊的故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有几个妻子?词人晏殊介绍 关于晏殊的故事(图1)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

 

  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p#分页标题#e#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柳永、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p#分页标题#e#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为官50多年,但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时时萦绕于心,其诗作《崇因寺》(在今进贤县境内)、《金柅园》(在今抚州市一中校园内)、《麻姑山》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乡人民对这位“宰相词人”,也是怀念和崇敬的,抚州市城区有一条街被命名为“同叔路”。此外还有“晏殊纪念亭”、“金柅园诗碑”、“二晏桥”(又名“二仙桥”)等。
 景德初(1004)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奉养清俭,好贤,奖掖后进,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到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手校《世说新语》,为当时流传之善本。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著名文学家,字叔原。聚书亦多,每逢其家搬迁时,其妻厌恶之,说好像是乞儿子搬漆碗一样。

说到中国古代著名词人,相信诗词爱好者一定知道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宋代著名词人,今天,我们聊的这位词人在当时可是家喻户晓的,他一生平步青云,官至宰相,在文学史上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晏欧”,词的造诣极高,擅长小令,后人称其为“宰相词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晏殊给后世留下的那些经典的名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这是晏殊最得意的词句,也是最能代表它词风的名句。

 

2、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晏殊擅长小令,《清平乐》这一词牌也是其最擅长的词牌之一。

 

 

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这句的知名度相信也是毋庸置疑的,读书的三种境界之一。

 

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这首《浣溪沙》是晏殊《浣溪沙》这一词牌名中著名的两首之一,另外一首就是第一句所在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10、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木兰花》

 

11、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p#分页标题#e#

 

 

12、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

 

13、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喜迁莺》

 

14、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

 

15、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蝶恋花》

 

16、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

 

17、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1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

 

 

19、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

 

20、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蝶恋花·清明》

 

21、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沙》

 

2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踏莎行》

 

23、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

 

24、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

 

25、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木兰花》

 

 

26、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诉衷情》

 

27、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渔家傲》

 

28、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破阵子》

 

29、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金柅园》

 

30、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木兰花》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