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若 简历 - 名人简历

人物简介

一生概述

1898年2月,张孝若(本名怡祖,以字行,又字潜庐)生于江苏省通州直隶州(今江苏省南通市)。

张孝若的父亲张謇是近代民族工业旗手,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42岁中状元,他有一妻四妾,但膝下寥落,直到46岁才由三妾吴道愔(后扶正)生下独男,他兴奋地写诗称:

生平万事居人后,献岁初春举一雄。

大父命名行卷上,家人趁喜踏歌中。

亦祈有福身经乱,不分能奇仕作公。

张孝若 简历 - 名人简历(图1)

及女成丁我周甲,摩挲双鬓照青铜。

张謇27岁时科举顺利,在给朝中显贵投行卷时,从父愿,在履历中称有儿子名怡祖,其实近20年后他才真有了儿子。

张孝若6岁起,由日本人森田政子任其家教。

8岁入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由名士张景云课读,据《小春秋》杂志1941年第3期载:“孝若嗜于嬉戏,殊不耐困坐书城,所作窗课,迄为能完卷,至十三四岁时,竟亦斐然成章矣。”1913年,就学于德国人所办青岛大学中学部、青岛东方大学,后转入上海震旦大学(震旦学院)。长年不在父亲身边,张謇先后给张孝若写了许多家信(现存138封)。在信中,张謇坦承:“我即一子,一坏即无后望。我老矣,不得不为久计也。”

191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即归国,襄助其父办理各项事业。

1919年,张謇创淮海实业银行,张孝若任总经理。

1922年,为北洋政府(时任大总统为黎元洪)任命为考察各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日本)实业专使,周游欧美。

1925年,任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等职。

1926年,张謇去世后,其承续父志,主持家乡南通各项事业,先后任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长等职。1926-1928年,继张謇后任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其间(1927年)秉承父辈慈善精神,引入西方人道理念,倡导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南通分会(今南通市红十字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1930-1935年,任南通师范学校校长。此外他还曾任申时电迅社董事等职务。

1935年10月17日,年仅37岁的张孝若被仆人枪杀于上海百乐门舞场门口,英年早逝,凶手随即自杀,此成当时轰动沪上之特大新闻。据其子张绪武回忆,当时租界捕快上门调查,家母一句“不必深究”打发了事,成了一桩历史悬案。1936年,华东最大的轮船公司、张家的大达轮船公司被杜月笙吞并,而凶手遗孀、子女一直受杜氏照拂,其中真相,宛有所指。

有心从政

张孝若本有政治理想,他曾说:“在中国的社会,要做事就和官脱离不了关系;他能够帮助你,也能够破坏你;如果民间做事,能得官力帮助,那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梁启超看过张孝若撰写的《南通自治会报告书》,写信给张謇说:“颇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

没想到,张孝若初入政坛便碰了钉子。

1920年初,“联省自治”成为主流,继“湘人治湘”后,江苏省议会于1920年也将非江苏籍省长齐耀琳轰走,主张“苏人治苏”。

然而,省议会内部很快出现分裂。据学者张亮先生钩沉,出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北张派”和以张一麐(麐,麟的繁体字)为代表的“南张派”。“北张派”以苏北人为主,财源充足。“南张派”以南京人为主,在省议会中历来占据多数。

没想到,到1921年10月时,“南张派本占优势,有三分之二支持,到十月二日下午忽然变动,北胜于南,亦在三分之一以上。二日下午,到会者一百三十余人,拥戴北张者竟达八十余人”。

“北张派”推张孝若当议长,“南张派”则斥金钱选举,“继以拍案顿足飞椅”,双方竟接连争吵、打斗了59天。

眼看“北张派”即将胜出,11月21日,“南张派”议员、淮安人叶立民竟服药自杀,搞起“尸谏”。《申报》连续刊载叶的遗书,并在报纸的醒目位置刊登其遗像。

此举令两张极为尴尬,本已达成“张一麐为正,张孝若为副”协议,只好作废,双双退出选举。

生活朴素

对于贿选传闻,张孝若后来说:“我虽接近政权几年,但从无不正当的结合,或不可告人的隐事,金钱界限,毫不含混,清白自持,力保人格。”

遭遇挫折后,张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实业考察专使,于1923年9月17日出发,其时才25岁。

在随员钱昌照、张文潜、朱中道等7名随员陪同下,张孝若在7个月零三天中,共“经历十国,凡三万英里”。

回国后,张孝若指出:“观各国工商业之兴盛,综计其由,亦不外乎人民有进取之精神,政府有奖进之措施,地土有丰富之原料而已矣。”进而认为,中国人民有进取精神,天然物产亦丰,“独公家之设置未臻于完备,如一切公家所应提倡举行整理者,又非人民单独或少数可得而代谋”。

张孝若提出振兴中国经济十大要策,即清理外债、举办路政、提倡农垦、促进贸易,救济劳工、实业统计、普及实业知识、整理币制、裁免厘金、划一度量衡,表示“中国工商业之前途,视斯十者之能否实行也”。

1923年,北洋政府授予张孝若二等文虎勋章,还被任命为驻智利全权公使(未到任),此时张已无从政之志,认为“一踏进这个粪坑,没有不弄到浑身烂臭的”。

张家事业正在顶峰,旗下大生纱厂竟以工厂名义公开在上海发行纸币,数额达数十万,但据张柔武回忆,张孝若生活简朴,“家里的上等菜也就是u2018清鸡汤u2019,每月一般只有两次……有一天他从办公室回家,脱去夏布上衫,我见父亲的长裤腰上补着一个大补丁”。

往来鸿儒

1926年8月,张謇去世后,张孝若与胡适往来渐多。

张孝若擅旧体诗,民国著名编辑人郑逸梅曾说:“曩年赴欧美考察各国实业,犹挟《全唐诗》以随行。海涛汹涌,溢拍及舷,君卷在手,不之惊顾。随员匿笑,背呼之为诗痴。”

张孝若与徐志摩交好,徐去世时,张写悼诗称:“中国诗人独数君,一飞竟报丧斯文,冰霜哀乐都成梦,文采风流最不群。”

1919年,张孝若经亲戚沈燕谋介绍,结识了胡适。张后来给胡写信说:“十几年前,你在北京揭起的白话文运动的旗帜的时候,我就跟着摇旗呐喊奋勇争先,做你的一个马前小卒。”

张孝若想为父亲写一本传记,感到旧式传记局限太大,便取法胡适的《章实斋(即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先生年谱》体例,为此与胡多次书信联系。

在信中,胡适称张謇为:“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孝若深表同意:“这话确当得很,就是我父本人也承认的。因为他生平志事没实现的,何止百分之八九十,只遗留了许多实地测验的具体计划。”

1929年,胡适在《新月》上发表了《知难行亦不易》等文,遭国民党围攻。在《胡适日记》中,只保留了两件友人来信,一出自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一出自张孝若。

张孝若在信中说:“替老百姓喊几句,打一个抱不平……试问现在国中,还有几位人格资望够得上说两句教训政府的话?”

1930年,《张季直先生传记》出版,张孝若以胡适回信为序,并赠胡3千大洋。

身后之事

1934年冬,张孝若对女儿张柔武说:“柔儿,爸爸将两件大事办妥了,尽到了作为爷爷儿子和乡亲的儿子应尽的责任,现在爸爸感到一身轻松了。”

所谓两件大事,一是将张謇遗稿出版,另一是张謇生前办学、办慈善机构,留下许多亏空,在张孝若努力下,相关缺口全部补齐。时人称他“苦心撑持,朝夕不遑,先业赖以不坠”。

对于张孝若被刺,张謇的远亲吴功俊对学者张连莹说:“张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个银行,有个重要职位,他身边的保镖请求张公子许给自己的儿子,张就答应了。想不到张孝若的姨太太吹枕边风,说u2018这个肥缺不可让给别人,应该给我侄子u2019。张孝若就听了如夫人的话,肥水不再外流。保镖很气,怀恨在心,就想打死这个姨太太。”

此说有两点不确,一是刺客吴义高不是张孝若的保镖,二是吴进入张的房间时,张与李复初正睡觉,吴不可能杀错。

李复初本是上海名妓,南通名士陈葆初等替其赎身后,送与张孝若。

还有一种传言认为凶手是张孝若夫人陈石云所雇,以惩罚张不断出轨。

张孝若的后人则认为可能与杜月笙有关,时张孝若掌控着当时华东最大的轮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因经营不善,最大债权人、银行家陈光甫想解套,建议引杜月笙入股,张不同意,杜月笙便痛下杀手。张死后,大达落入杜手,而凶手吴义高的遗孀、子女一直受杜照拂。

人物家庭

张孝若去世时年仅37岁,身后二子四女,一女自杀,一女死于抗战。

夫人陈开成(1895-1947),字石云,出身于安徽石埭官宦名门世家。。

长女张非武,生于1916年11月18日(阳历12月12日),侨居美国。

次女张柔武,曾担任中国致公党省工委副主任委员、南通市政协副主席。

三女张粲武。

幼女张聪武,1938年平4月,不幸牺牲在敌军的枪口之下。解放后,被安葬于南通烈士陵园。

长子张融武,香港大学国文和国语教授,1984年在香港病逝。

幼子张绪武,曾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和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媳妇孟广珍,为张绪武之妻子、张孝若之儿媳。

长孙张慎跃。

幼孙张慎欣,担任中国爱国工程学会张謇基金会负责人等职,从事着实业工作。

大弟张佑祖,张謇养子。

幼弟张襄祖,张謇养子。

人物著作

张孝若曾作《南通自治会报告书》,受到梁启超称赞;还为其父亲作传《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撰写此传记期间受到胡适很大的帮助与影响,后来还请胡适为此书作序。

人物评价

张孝若风度翩翩,据他的二女儿张柔武回忆:“父亲身材修长,皮肤较白净……平时举止大方、洒脱,有人说他与诗人、画家徐志摩长得很像。”

张孝若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先生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写道:“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袁寒云(袁世凯二子,善诗词、昆曲),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卢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此说流传甚广,但据学者张宏武、梁转琴钩沉,可信度甚低。张伯驹1937年才成名,此时袁克文已去世6年,张孝若也已去世两年。张伯驹的养父是张镇芳,民国初年即被免职,张的出身与另几位“公子”相差甚远。1922年,为消灭陈炯明,孙中山联络张作霖、段祺瑞,形成“铁三角”。时人将“铁三角”中的后代张学良、段宏业(段祺瑞的长子)、孙科称为“三公子”。但段宏业好围棋、吸鸦片,不与政事,人们便将“铁三角”中干将张謇和卢永祥(大军阀)的儿子(张孝若、卢筱嘉)递补进来,共称“民国四公子”。“四公子”之称源于上海,此为孙科、卢筱嘉、张孝若的活动中心,张学良也曾于1925年初夏率部队抵沪,轰动一时。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