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下村修:1928年8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国籍:日本
获奖:诺贝尔化学奖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下村 脩
假名: しもむら おさむ
罗马名字:Shimomura Osamu
GFP ribbon diagram. From PDB 1EMA.
生平履历
个人履历
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 京都,长于 长崎。1945年16岁时, 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失明数周。1951年,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1960年获 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60年到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森实验室做博士后,63年至65年回日本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65年回 普林斯顿继续在约翰森实验室,直到1980年。1980至2001年到麻省WoodsHole海洋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并任波士顿大学兼职教授。
科学发现
下村修1961年33岁做出重要发现(1962年发表),到1974年46岁时,全部关键实验完成。但到80岁,他几乎都是默默无闻。下村修在约翰森实验室做了近20年博士后,也没有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下村修加入生物发光研究是1955年在日本做研究生时,导师让他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去开阔眼界,而那个实验室的导师介绍他做荧光素。1959年导师逝于癌症,1960年他到约翰森实验室。约翰森给他看水母发光,要他做,可是第一次演示根本没有发光。但下村修被约翰森感染了,决定做这个课题。1961年约翰森带下村修到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星期五港”(FridayHarbor)实验室,那里当时盛产水母,有很多原料,他们在1961年夏做出主要发现,即绿色荧光蛋白(GFP)。
水母素应用于检测钙,是1967年由Ridgway和Ashley提出。最初下村修和约翰森只为提取水母素,而GFP是副产物。现在,这个副产物的用途比原来的正产物还大。GFP广泛应用是在1994年以后。
2001年退休后,他继续做研究,把家里的地下室作为“光蛋白实验室”,年逾80岁的他,还用家庭地址发表文章。
科学贡献
下村修有非常重要的科学贡献,但科学界多半不知道他。 在GFP领域,最重要的工作显然是下村修和约翰森做的。钱永健在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三重要的是普瑞舍。他承前启后,有助于推广应用下村修的发现。
下村修做了非常原创性的工作,他的成果,人们用了很多年,没有争议,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个人贡献。有些生物学杂志每期都有文章用GFP,有些生物杂志每期20%的文章用了GFP,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现者是下村修。下村修和约翰森1962年发现水母素的文章迄今被377次引用,1974年纯化GFP的文章被引用169次,Chalfie等1994年《科学》文章被引用3349次,Inouye和Tsuji的1994年文章被引用256次。说明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并不知道所用的东西怎么来的。不仅下村修没有被广泛认可,其他一些人也遭忽略。1990年,他的合作者约翰森82岁去世时,《纽约时报》的悼文没有提GFP。普瑞舍拿到GFP基因但缺经费。Chalfie文章引用率高但专利搞砸了没多少收益。
获奖理由
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的下村修,从1981年到2001年一直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的资深科学家,实验所在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称 赞他是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最初发现者,“绿色荧光蛋白是当代科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从显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扩散方式等。
当初学医的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毕业后想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于是前往名古屋大学拜访一名教授,碰巧这名教授出差,他偶遇科学家平田义正,并最终进入他的研究室。平田义正的研究室当时的课题是研究被称为“海中萤火虫”的海洋荧光动物海萤。下村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一次的阴差阳错决定了我的命运!”
获奖感言
时年80岁高龄的下村修获悉自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在 美国的家中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有传言说是 生理学或医学奖,我本以为得化学奖的可能性为零。昨天几位日本人获 物理学奖是当之无愧,我获奖只是偶然的幸运。”
个人荣誉
2004年—PearsePrize(英国王室显微镜学会)。
2005年—EmileChamotAward(美国伊利诺伊州显微镜学会)。
2006年—朝日奖(朝日新闻社?朝日新闻文化财团)。
2008年—下村修和马丁·沙尔菲、钱永健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