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沃伦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罗宾·沃伦(RobinWarren)1937年6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是位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在阿德莱德大学取得医学学位。1967年,他被允许进入澳大利亚病理学皇家学会,且成了皇家珀斯医院的资深病理学家,他的职业生涯中有绝大部位都在此工作。在同事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与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个人简历

 

1937年6月11日,出生于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

1961年,获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硕士学位。

1961年,供职于南澳大利亚伍德威尔市伊丽莎白皇后医院。

罗宾·沃伦 人物介绍(图1)

1962年,成为阿德莱德医学与兽医学研究所注册血液病学和临床病理学医师。

1964-1966年,成为墨尔本皇家医院注册临床病理学医生。

1966-1968年,成为墨尔本皇家医院注册病理学医生。

1967年,成为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院研究员。

1968-1999年,出任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现已退休。

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前,医学界都认为胃溃疡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或者生活压力所引起胃酸过多造成的,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也大都是抗胃酸药。

1979年,还在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实习的年轻医生沃伦在观察胃粘膜样本时发现了一种螺旋杆状细菌,细心的他继而发现这种细菌只在胃溃疡病人的样本中才能找到,于是他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假说——幽门螺杆菌才是胃溃疡的真正元凶。

其实这种细菌很早就被人发现了,但一直没能在人工培养皿中培养成功。沃伦的假说只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上,没有任何实验基础,当然无法得到其他医生的支持。只有马歇尔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答应帮助沃伦。但是,两人试验了多次,仍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出这种细菌。1982年4月的某一天,沃伦把一块从胃溃疡病人体内切除出来的病变组织放在培养皿中,准备再试一次。因为那天之后正好是复活节,依照惯例休假4天,沃伦把培养皿放在培养箱里就回家过节了。这多出来的几天假期让培养皿意外地在培养箱里多待了几天(以前两人按照惯例只让培养皿在培养箱里待两天),结果细菌长出来了!他俩高兴坏了,立刻对这种细菌做了一些基础的分类学研究,并以读者来信的方式,把两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胃溃疡假说投给了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这是这一假说第一次在正式医学杂志上发表,时间是1983年。至此,世界医学界才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1984年,两人的第一篇正式论文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这篇论文引用了不少相当有分量的实验结果,比如他们用一种杀菌剂杀死了培养皿中的幽门螺杆菌,而这种杀菌剂早就被证明对治疗胃溃疡有效果。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使用的语言仍然十分谨慎:“虽然这项实验并不能证明胃溃疡的确切病因,但我们认为该病与这种新发现的病菌有关……”需要指出的是,那时他们对这种细菌的分类仍然没有准确的定论,“幽门螺杆菌”这个名字还是论文发表之后才被确定的。两人之所以如此谨慎,因为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关口没有过,这就是“科霍氏法则”。

1984年的那篇论文的发表确实在主流医学界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但反对者并不像“另类医生”们所说的那样,是由于他们不相信细菌能在胃酸中存活。因为微生物学家们早就知道,比胃酸更严酷的环境里都能找到细菌的踪迹。不过,胃酸确实很厉害,大部分已知细菌都无法存活,幽门螺杆菌不是生活在胃酸之中,而是生活在胃内壁粘膜之下,躲过了胃酸的腐蚀。这一点当时还没人能够预见得到。

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最需要的是科学的证据,因为国际微生物学界早就公认,要想确定一种疾病是由于某种微生物的感染所引起,必须满足4项条件,也就是著名的“科霍氏法则”(Koch'Postulates):

一、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分离到该病菌。

二、该病菌可以在体外培养数代。

三、培养了数代的细菌可以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

四、被接种的动物中可以分离到同样的病菌。

最早总结出这个法则的罗伯特。科霍博士是公认的微生物学鼻祖之一,是他最先发现了炭疽病的病因,也是他最先找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这项法则直到今天仍然有效。

可到了幽门螺杆菌这里,问题来了。马歇尔和沃伦没能找到任何一种动物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宿主,所以大规模试验一直无法进行。其实马歇尔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但却缺少科研方面的训练。一次讨论会上有人问他,幽门螺杆菌是否引起了一部分带菌者的胃溃疡,马歇尔回答:“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可是,全世界平均有一半的人体内带有这种细菌,但患上胃溃疡的人只有10%~20%左右,显然马歇尔的论断存在疑点。两位科学家为事业勇于献身。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确实能致病,马歇尔决定拿自己做实验。他吞下了一试管培养菌,可是,他虽然得了病,但很快又好了。其实,即使他真的得了胃溃疡,也不能说明问题。一来样本过少,二来医生拿自己做实验,无法保证其公正性。经过一番挫折,他俩终于意识到,仅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正规的科学实验才能说服别人。于是,两人准备招募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有人参与的临床实验可不是说做就做的,需要立项,申请,获得经费,而且需要时间。最后,两人找到了100名志愿者,并于1988年底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联系。

与“另类医学”拥护者所说的情况不同,他俩并不是孤军奋战。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积极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一点仅从一项硬指标——论文被引用次数——就可以看出来。两人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在1984年是16次,到了1988年达到了283次,而到1993年更是跃至762次之多。截止到1992年,全世界至少进行了3组大规模临床实验。在此基础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4年召开了一次大会,基本上同意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元凶。此时距离两人在《柳叶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论文的时间正好过去了10年。

此后,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假说又经过了11年的考验,这才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推迟恰恰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世界科学界的权威奖项,诺贝尔奖的认可终于让那些对科学持怀疑态度的人闭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诺贝尔来得正是时候。

胃溃疡病因的发现绝对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但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那么高。马歇尔和沃伦为了显示自己当初是如何顶住压力,坚持真理的,有意无意地纵容了媒体对医学界反对意见的夸大,客观上给了“另类医学”信奉者以可乘之机。其实主流医学界对这项发现的质疑完全是客观的,有据可查的,不存在故步自封这一说。

主要贡献

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相对于近年来出现频率颇高、进展诸多的基因、干细胞等尖端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得奖似乎颇令人感到失望,因为与之前多年曲高和寡的获奖成果相比,05年的获奖成果显得有点平淡。但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所获奖项

1994年,与巴里·马歇尔共同获得沃伦·阿尔佩特奖。

1995年,与巴里·马歇尔同获得澳大利亚医学会奖。

1997年,与巴里·马歇尔共同获得保罗·艾里奇奖。

2005年,与巴里·马歇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接到获奖电话通知后,现年68岁的沃伦不禁回忆起当时的研究状况:”改变那种是因为压力和其他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不过对他们来说,成千上万病愈患者对他们的感谢,才是真正的奖赏。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学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后,迅速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的发现对消化病学、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于1985年开展这项研究。通过对Hp基本生物学性状的认识,将有益于探讨其致病机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及对该菌疫苗的设计。近年来Hp在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中国HP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奖项颁发给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其审议完全由上述4个机构负责。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字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经济学奖的授予方式和货币价值与此相同。

如果没有人能符合诺贝尔遗嘱中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或世界局势有碍于收集评选资料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将奖保留或停止颁奖。该奖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