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第三个儿子、魏文帝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六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为计。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石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释义
“七步成诗”是指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常用来称赞人才思敏捷。典出《太平御览•文部•思疾》引《魏志》:文帝尝欲害植,以其无罪。令植七步为诗,若不成,加军法。植即应声曰:“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帝善之。此典故亦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溯源
三国时期曹操与卞氏所生儿子有四个,大儿子曹丕善谋略,二儿子曹彰勇猛善战,三儿子曹植文采斐然,四儿子曹熊骁勇。因曹植颇有文采,曹操早年曾想立其为太子,后又转立曹丕。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很担心几个弟弟与他争夺王位,尤其是手握重兵的二弟曹彰。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借由兄弟没有参加父亲的丧礼,削了二弟曹彰的兵权,紧接着逼得四弟曹熊自刎谢罪。当时,曹植被贬外地,但曹丕想起父亲曾想立其为太子,心甚记恨,便想将曹植也置于死地。
曹丕想要杀曹植的消息被卞太后知道了,卞太后不想看到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因此,在曹丕面前,给曹植百般求情。曹丕很孝顺,答应了母亲的请求。但他想要给曹植一个教训,就将他宣召到大殿上,对他说:“素闻你有才名,今天在大殿之上,如若你能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且诗中不出现'兄弟'二字,我便饶你!”曹植听后,略略思索一下,便迈开步子,朗声念道:“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也顿感逼迫兄弟太甚,不免有些惭愧,就免去了曹植死罪,将其贬为安乡侯,命令他终生不得进京。
后来,人们感叹曹植七步成诗的才华,就经常称赞那些才思敏捷的人具有“七步成诗”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