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麑:被国君派去刺杀权臣却被权臣感动到自杀

 诗曰:锄麑刺盾, 奉命而来, 不贼恭敬, 竟自触槐。

鉏麑读chú ní,鉏麑是晋国著名的大力士,生平勇敢而又懂得礼体。

晋灵公姬夷皋执政时期,贪图享乐,残虐不君,受到了正直的佐政大夫赵盾多次劝谏,因此晋灵公感到非常腻味,就派遣武艺高强的鉏麑去刺杀赵盾。

赵盾是何许人也?赵盾,嬴姓,赵氏,死后谥号为“宣”,当时的人们将其尊称为赵孟或者宣孟,他也被称作赵宣子。赵盾是赵衰的儿子,在赵衰死后继承了赵氏家族,成为了晋国的一流政客。赵盾是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门口,当鉏麑潜入了赵盾家的大院,摸到了赵盾的房间,发现门已经大开了。原来赵盾勤于国事,已经盛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闭目养神,嘴里还喃喃念着劝君的话。赵盾的勤勉和正直感动了鉏麑,鉏麑是个有正义感的晋国人,实在不忍心刺杀赵盾,便又退了出来。

鉏麑为难地在门外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黎明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便一头碰死在门口的槐树下。

这种记载来自之《左传》,太史公采用这种看法,钱钟书解释说:“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


《鉏麑:被国君派去刺杀权臣却被权臣感动到自杀》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