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斗酒彘肩
宋代: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的西湖的雨。不过,这是一首诗,但苏东坡的“西湖奇雨”也在刘过的《沁园春》中晃动了一下。刘过是南宋有名的辛派词人,与一起力主北伐。这首词写得妙趣横生,独具一格。这都是西湖的雨带来的灵感。
菩萨蛮·西湖
宋代: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水,无语东流。
不忍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雨,不仅给宋朝的文人墨客带来了的忧伤和深厚的,也唤起了无尽的离愁。的《》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落到李清照的《漱玉词》里,便分外婉约丰盈。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雨也豪放了宋词,雄健了宋词,飘逸了宋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雨,落在南宋末年李好古的《谒金门》里,嬗变成无尽的叹息声。南宋已是穷途末日了,收复失地,北伐中原,平息战火,也许只有靠“东风”了。南宋统治者依然是歌舞升平,也不关心边防的将士,诗人只能发出长长的叹息。南宋灭亡以后,更有诗人害怕听到春夜的雨声了:“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这是的《清平乐》。宋朝的雨,到了最后,落到宋词里,居然是那么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