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以天下之忧而忧,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无数诗人们,
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诗篇,
有一些,甚至成为了诗人自己
一生的注脚。
假期读诗,也读史,
跟孩子一起来了解诗人们的故事吧:
0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 ,在陆游身上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
于是,“坚持抗金,收复中原 ”成为了陆游人生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宦海沉浮,还是后来隐居山阴,他都从未忘记自己的信念。
秋夜醒来,他惦记的是中原的人民: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就连梦中,都是当年上阵杀敌的场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生命的最后一刻,陆游还留下绝笔《》作为遗嘱: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文能写诗赋文,武能上阵杀敌 ,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尽管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插播一段故事:
辛弃疾与陆游是忘年交。
在经历了时代的动荡与人生的坎坷之后,陆游比辛弃疾终于见面了 ——那年陆游78岁,辛弃疾63岁。
朝廷虚伪的“北伐计划”让两人一度看到了希望,可惜这个梦很快就在金军的铁骑下摔得粉碎。
国家统一成了永远圆不了的梦。
03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经历几番颠沛流离,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山河破碎。
虽是一介女子,但铮铮傲骨却丝毫不让须眉 。
如这首《夏日》,短短四句,掷地有声 ,让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所遁形: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04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自幼就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金兵入侵,鼓励岳飞从军,并在其背刺“精忠报国 ”四字训诫。
岳飞带领岳家军,全线北伐,金军被节节逼退。眼看收复中原在望,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了十二道退军诏 。
最终岳飞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 ,留下一首《满江红》,挥洒爱国热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0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 ,因此诗也多体现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王昌龄早年曾赴西域,写下了这首《》: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0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目睹了百姓的悲惨遭遇,写下了一系列忧国忧民 的的诗篇。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0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生于宋朝末年,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曾经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8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生在一个风雨飘摇 的时代。
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禁除鸦片。
他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 ,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09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范仲淹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据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 ,作成了这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中华儿女的铮铮骨气与家国情怀,
从来未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磨灭,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的心永远相连。
我们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