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侯俊山两岁时母亲病故,父亲把他寄养在怀安县两旗屯村的姥姥家中。两旗屯秧歌剧兴盛,每逢过年过节,必定要唱戏闹社火,侯俊山看戏如痴如醉。舅舅看他是个唱戏的苗子,就让他拜村里的秧歌艺人为师,并登台演出。
侯俊山9岁时进了张家口的山西北路梆子戏班,学旦角,他技艺提高很快,10岁便登台演出了一出小戏《鬼拉腿》,博得满园观众喝彩。13岁时,侯俊山出科,“十三旦”的艺名传遍张家口。
人物经历
同治九年(1870年),侯俊山到北京搭全胜和班在庆和园演出,表演了《辛安驿》、《打金枝》等剧,演出成功,声震京都。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选入升平署,为慈禧和光绪唱戏,深得慈禧的欢心。由于受慈禧宠爱,侯俊山在一年中除三次承差(即两次万寿,一次过年)外,其余时间来去自由。于是,侯俊山就在外边自立一个太平和班,既唱山西北路梆子,也唱河北梆子,既唱花旦,也唱武生。代表剧目有《红梅阁》、《双合印》、《玉堂春》、《珍珠衫》等花旦戏及武生戏《伐子都》、《黄鹤楼》、《八大锤》等。目前沿袭的《小放牛》据说为其首演。侯俊山还五次到上海演出,上海百代公司为他制作了唱片。
1911年,年近六旬的侯俊山回到张家口安度晚年,并留起胡子,以示永绝舞台。不料1922年清废帝溥仪大婚时,召原升平署的名伶入内当差,年近古稀的侯俊山再次剃须,化妆登场,演出《辛安驿》。后又三次赴京作赈灾演出。
侯俊山技压群芳,为梆子戏的一代宗师。他集文武生旦于一身,戏路宽广,技艺超群,唱、做、念、打无不精绝。《九花娘》中,侯俊山饰演九花娘,脚踩硬硗与四将开打,随着一声锣响,九花娘一个后斗翻,不偏不倚正落在前台的一把椅子上,观众为之一惊。九花娘在四把椅子上跳来窜去,打法如在台面上一样,“叠背”、“过肩”、“顺跳”、“逆跳”、“穿花”,种种招数如蝴蝶在花上翻飞。
侯俊山培养了不少戏剧人才。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是其隔辈弟子,荀慧生的《小放牛》、《花田错》等都是侯俊山亲授的。侯俊山对戏曲表演技艺和音乐作了大胆改革尝试,如旦角兼演生角、文戏串演武戏、名角演折子戏、废除跷功便利舞蹈、晋剧北路梆子中引进板胡等,为戏曲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
1935 年五月初一日侯俊山病逝,享年 81岁。
经典曲目
他 13 岁出科便成为顶梁柱,“十三旦”艺名不胫而走,传遍张垣。 17 岁时,到北京改唱河北梆子,“艳名扫噪京都”,有口皆碑。当时主演《打金枝》、《辛安驿》。光绪元年在福寿堂演出《回荆州》,饰孙尚香,名声大振,被誉为京伶八杰之一。光绪十八年,他被送入升平署( 清宫演戏机构 ) ,入宫唱戏达 10 年之久,慈禧赠其黄马褂、戏装、赐六品顶戴,并认侯为“御儿”,赐字“喜麟”。庚子后,不满时弊留须罢戏。他曾到上海、天津演出,使两地观众为之倾倒,上海百代公司曾为他录制了唱片。
他把山西梆子的精华融进了河北梆子,开创了唱腔风格独具的京梆子,深受欢迎,他自然地成为河北梆子的创始人之一。他戏路颇宽,集武生、各种旦角于一身,在《三上轿》、《断桥》、《牧羊卷》、《三堂会审》、《烈火旗》、《铁弓缘》、《蝴蝶梦》、《凤仪亭》、《伐子都》《迷人馆》、《八大锤》、《回荆州》、《青石山》等戏中均演主要角色。他还将京剧、河北梆子的精华带回张家口,融进山西梆子,对山西梆子的发展与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凡义演活动,他均积极参加,有时一次捐献白银就达 500 两。他与梅巧玲、程长庚、徐小香等京剧大师过往甚密,王瑶卿、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谭鑫培、杨韵谱等都对他称道有加。
主演作品
《打金枝》是晋剧著名的剧本,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剧目来源《满床笏》原有传奇本,《缀白裘》中有选出。见唐赵璘《因话录》,《三多记》传奇(又名《庆丰年》)及《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
《辛安驿》
故事梗概,明朝兵部尚书赵恒遭严嵩陷害,全家遭殃,女儿赵美蓉只得去庐山投奔哥哥赵景龙。婢女罗雁女扮男装,一路上,与美蓉兄妹相称。路过辛安驿的时候,在客店投宿。店主周凤英的父亲也曾在朝为官,同样遭奸臣严嵩诬陷,她才与母亲在此地开店谋生。凤英从小随父亲练得一身好武艺,平时也好结交朋友,锄强扶弱。凤英见罗雁长得俊朗,便生爱慕之情,经与之交手,也是上乘功夫,便强迫成亲,洞房之夜方知其女儿之身。美蓉连忙讲清事情原委,方知两家人原是同病相怜。美蓉许诺到庐山以后,让凤英与哥哥景龙成亲,两家人随即一同投奔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