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众 简历 - 名人简历

个人简介

        汉章帝时,郑众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郑众不依附外戚,一心王室,而得到和帝宠信。元和三年(91年),窦宪大破匈奴后,权倾朝野,遂阴图篡弑。永元四年(92年),和帝得知窦宪阴谋,与郑众合谋杀窦宪,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和帝下诏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赏赐将士。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自来到北宫,命将屯卫南、北宫,逮捕邓叠、邓磊等人,下狱诛死。并废窦宪大将军之位,改封为冠军侯,并在到窦宪邑地时,将他赐死。

         窦宪死,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戚专权时代至此结束。郑众因首功,升任大长秋,封剿乡侯,把持朝政。郑众“一心王室,不事豪党”颇得和帝信任,但也是他开启了宦官专权,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收养子的宦官。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因为宦官郑众和蔡伦干政,邓太后又立安帝刘祜而不立和帝子刘胜,而欲发动政变,另立刘胜为皇帝。但事机不密,周章自杀。

郑众在元初元年死去,养子郑闳承袭爵位。郑闳死后,其子郑安承袭爵位。后来封国不再存在。汉桓帝在延熹二年,继续封郑众的曾孙郑石雠为关内侯。

经学家郑众

  郑众,字仲师,官大司农,故又曰郑司农。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又称先郑,以别于后汉郑玄,又称郑司农,以别于宦官郑众 ,河南开封(今开封南)人。明帝时为给事中,章帝时为大司农,以清正称。从父受《左氏春秋》,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

郑众 简历 - 名人简历(图1)

       郑众十二岁时就接受当时是著名经学家的父亲郑兴教授《春秋左氏传》,由于努力学习,通晓《三统历》、《易经》和《诗经》。并在当时知名。

在职边陲     

       汉明帝永平初年,郑众获司空府辟命,以通晓经典任给事中。后来迁任越骑司马,并留任给事中。永平七年(64年),北匈奴汗国单于派使者要求和亲,明帝于是在次年命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郑众到北匈奴后,匈奴人要求郑众向单于下拜,但郑众不肯。单于因而大怒,将他软禁,并不给他食物,意图这样逼郑众屈服。但郑众拔剑发誓,宁死不屈,单于恐怕真的逼死郑众才不再威逼,更派使者随同郑众回洛阳。

       当时南匈奴汗国须卜骨都侯等人知道东汉与北匈奴有使者往来,心生仇怨,打算叛汉,于是派遗密使到北匈奴,要他们出兵支援。当时郑众正出使,怀疑有事发生,于是等候,果然遇到须卜派遣的密使。郑众回国后建议朝廷置大将防止南北匈奴互相联络。朝廷最终设立度辽营,置度辽将军一职,屯驻五原曼柏。

       郑众回国后,朝廷又议论是否应该再派使者出使北匈奴,郑众上书反对,认为北匈奴的意图是要分化南匈奴,阻止西域各国向东汉靠拢,更令北匈奴等北方诸国更不肯向东汉臣服;又认为若果没有新设的度辽将军威慑,此举势必令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对边疆影响甚大。但明帝坚持,并再从郑众出使,郑众又以曾被北匈奴单于以武力强逼下拜,此行若最终匈奴成功逼令他下拜,这会有损东汉国威。但明帝不听,郑众不得已要出发,但在路上仍接连上书争辩。明帝最终下诏严厉责备郑众,并追还他再交付廷尉治罪。但郑众当时因遇到大赦而获赦归家。

       及后明帝接见从匈奴来的人,都问到郑众与单于争持下拜之礼的情形,而对方都说匈奴人都流传郑众气概强而勇敢,连苏武亦不及。明帝与是召郑众为军司马,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共同进击车师。到敦煌后,拜中郎将,出守西域。当时匈奴曾与车师联军围困戊己校尉,郑众曾卒兵营救。后来郑众转任武威太守,下令修护边境防备设施,令边族不敢来犯。后来再调任左冯翊,亦有治迹。

任大司农

       汉章帝建初六年(81年),郑众升任大司农。任内反对章帝重设盐铁官,重行盐铁专卖。章帝下诏严厉责备郑众,甚至被人弹劾,但郑众仍然坚决反对。最终章帝仍然决定重设盐铁官。郑众为官以清廉正直而闻名,在建初八年(83年)在任内逝世。

性格特征      

       郑众通晓经籍外,亦坚从礼法规举。光武帝时,仍是皇太子的汉明帝和山阳王刘荆曾命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郑众,因其通晓经义而让他出入皇宫。但郑众以太子无外交之义和藩王不宜私下结交宾客为由拒绝。梁松以这是太子和山阳王的意思,不可违逆而劝郑众答应,但郑众宁愿坚守法规而死都不愿犯禁。太子和山阳王听到后都感到惊讶,但都不再强逼。后来梁松因事下狱处死,很多宾客都受牵连,而郑众就没有受影响。

 

卷入宫廷斗争

        公元88 年,汉章帝刘炟暴病身亡。尚在孩提中的刘肇,十岁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汉和帝。因其年幼无力处理朝政,窦太后便乘机临朝称制,开始启用窦氏的亲戚。从此,窦氏一门“宠贵日盛”,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诺命”, “威权震朝廷”。

        窦氏在朝中为所欲为,任意诛戮和欺负大臣,就连皇室宗亲,他们也不放在眼里。外戚权势的飞速膨胀,不仅使皇权旁落,同时还严重地威胁着皇室的安危。作为皇室宗族权益的代表者——皇帝,也不甘心任人摆布,他想夺回失去的权力,但朝中内外各个重要部门都被外威把持着,他欲动不能,就只好依靠每日侍从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的势力。在这种形势下,宦官郑众便无情地被推到了宦官与外戚斗争的旋涡之中。

计破窦氏政权

        汉和帝即位以后,郑众加位钩盾令,兼管皇室池榭苑囿。当和帝在位几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深感窦氏专权,后患无穷,他想除掉窦氏,恢复皇帝的权力。可是无奈内外大臣,多是窦氏爪牙,大臣中只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平时不肯依附窦氏。他想召任隗、丁鸿人宫,商议诛灭窦氏的计划,又担心惹人注目,被窦氏耳目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郑众。

        郑众入宫多年,一直忠于皇帝,且他平时随侍宫中,与他商量。不会引人注意。想到这里,和帝便将郑众召到身边,摒退左右侍从,悄悄地对着郑众的耳朵,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众听后,马上赞同说:“陛下圣明,窦氏一门,恶贯满盈,早该诛灭,只是窦氏党羽枝蔓,而窦宪现在又拥兵在外,处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以我之见,陛下宜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这样便可万无一失。”和帝听后,连声称“妙”,并依郑众之言,召窦宪回京。

       平日骄纵成性的窦宪,接到诏书后,还自以为得意,在他心目中,汉朝天下早已是他窦氏一家的了,从没想到谁人能够奈何于他。所以,对皇帝的诏书,丝毫没有怀疑,便兴高采烈地带着身边众将启程回京,待他和手下将官,赶到京师时,天色已晚,皇帝传旨让他等翌日入朝进见。一就在这天晚上,郑众奉和帝之命,让司徒兼卫尉官丁鸿,率领手下部将封闭城门,城中各主要路口,都由丁鸿派兵严加把守。接着命令宫中禁军,分头捉拿窦氏的亲信党徒,一夜之间窦氏爪牙全部锒铛入狱。这时,窦宪尚在梦中,对夜晚发生的一切毫无察觉。待到天亮,窦宪盥洗已毕,正准备出门入朝,只见门外禁军棋布,刀剑林立,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他狐疑之时,手捧诏书的使者,傲然站立到他的面前,高声宣诏道:“窦宪身为国戚,专横跋扈,十恶不赦,念其为太后兄长,免其死罪,特令其缴还印绶,改封冠军侯,即日离京,赴任封地。”窦宪听罢诏书,犹如晴空霹雳,惊得膛目结舌,一时也没了主意,只得将印绶缴出。这时,家人也传来消息,窦宪方知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也被缴收印信,勒令离京,窦宪的亲信邓迭兄弟和郭瑛父子已被绑赴市曹,明正典刑。此时的窦宪如丧家之犬,家中的亲朋宾客。也一个个被赶出门,撵归故里,偌大的侯门广厦,顷刻变得冷冷落落。窦宪怀着一线生机,请求到长乐宫向太后辞行,想通过太后挽回败局,无奈长乐宫被禁军封镇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接近,他密派家人带信入长乐宫,又被门外士兵搜出,山穷水尽,窦宪只好带着妻室儿女,快快离开了京师。

加官进爵

         邓太后汉和帝诛灭窦氏首战告捷,心中十分欢喜,在朝中隆重举行庆典,策勋班赏有功人员,因郑众立功最大,特封为大长秋,职掌皇帝诏书封诰之事,后又加封为鄛乡侯。这是宦官从未有过的荣耀,从此宦官由皇帝的家奴演变为一种政治力量,开始直接参与政事。而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却没有因为这次较量而结束,随着日后皇帝走马灯似的更换,宦官与外戚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公元105 年,汉和帝驾崩。邓太后为了达到亲自执掌朝政的目的,废和帝长子,立生下仅百天的婴儿为帝,即汉殇帝刘隆,邓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亲政。不到二年,殇帝崩,邓太后与胞兄邓鹭定策禁中,迎立清河王之子刘祜为帝,即汉安帝。这时的汉安帝也年仅十三岁,汉家天下仍由邓太后执掌。

       邓太后从窦氏的失败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在政治上同时并用外戚和宦官。他一方而任用其兄长邓鹭为车骑将军,辅助朝政,提拔其弟邓悝为城门校尉,邓弘为虎贵中郎将,邓阍为郎中,并特封爵位。另一方面也对郑众等一批宦官加封食邑。她企图利用这种办法来调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但外戚与宦官共同干政的作法,立刻遭到了官僚地主力量的反对。大司空周章,便纠集一部分同僚,密谋除掉邓鹭兄弟和郑众等人,后因事情败露,没有得手。

人生终点

       元初元年,郑众去世了,他的养子郑闳承袭爵土,郑闳死后,儿子郑安承继。三代之后爵土就没有了。到汉桓帝延烹二年(159),郑众的曾孙郑石雠被继续封为关内侯。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及违法信息请联系qq客服处理,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