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赛福鼎·艾则孜,一九四四年后,参加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曾任三区军事法庭秘书、临时政府教育厅厅长,新疆三区革命联合政府委员、革命联合政府教育厅厅长,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前进报》总编辑,人民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务委员,统战部部长、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新疆大学校长,新疆党校校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委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2003年11月24日逝世于北京。
主要经历
赛福鼎·艾则孜,1915年3月12日出生于新疆阿图什一个著名的爱国实业者家庭。
1932年参加南疆农民武装暴动,当过战士、秘书。
1934年去阿图什小学任教员、校长。
1935年在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
1937年毕业回新疆,在盛世才办的乌鲁木齐政治训练班学习。
1938年至1943年在新疆塔城报社工作,担任过编辑、主编,曾加入反帝联合会,任塔城专区反帝联合会组织干事,塔城维文会秘书长、副会长。
1944年参加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先后任临时政府委员、教育厅副厅长、厅长,三区民族军军事法庭秘书、团长。
1945年加入三区革命青年团,曾任中央委员。1946年加入三区人民革命党,曾任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同年7月国民党政府与三区临时政府达成和平协议,成立新疆省民主联合政府后,到乌鲁木齐任联合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
1947年国民党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后,回伊宁继任三区临时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
1948年加入新疆人民民主同盟,任宣传部部长,《前进报》总编辑,后任新疆人民民主同盟主席。
1949年10月任新疆特区特邀代表团团长,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1951年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常委,民族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新疆省干部学校校长,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巴(巴基斯坦)友好协会会长。
1952年7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四书记。
1953年1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第三书记、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1954年12月任新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10月后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8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
1965年,赛福鼎与周恩来总理在新疆。
1962年,赛福鼎·艾则孜按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平息新疆边境地区发生的“伊塔事件”、稳定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赞扬。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错误批判。
1968年后,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代理主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新疆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1972年7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
1973年6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历任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人物事迹
游击队战士
赛福鼎·艾则孜从小便对黑暗的旧社会、反动的势力充满了仇恨,向往着光明与进步。1932年,新疆爆发了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时年17岁的赛福鼎·艾则孜,便毅然拿起了枪,成为了游击队战士,决心“勇敢战斗,推翻当时的专制政权”。
三区革命
1935年,赛福鼎·艾则孜赴苏联留学。在苏两年中,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并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这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从苏联回国以后,他到北疆的塔城报社工作,随后参加了1944年9月爆发的“三区革命”,并参与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区革命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参加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当时新疆的反动势力,同时牵制了国民党的兵力,从而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8月,中共中央派代表到新疆,当面向阿合买提江递交了毛泽东给三区人民政府的电函。内容有:“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随着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疆的全部解放已为期不远,你们的奋斗即将获得最后的成功。”电函还邀请三区方面派5名代表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
阿合买提江为首的三区革命政府收到该电函后,欣喜若狂,许多人高兴得彻夜难眠。因为旧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制度即将被埋葬,一个新的人民的中国即将诞生,新疆各族人民参与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新疆各民族将在祖国大家庭里,在中华民族的怀抱里,迈开新的步伐,展开历史新的篇章。三区政府迅速回电毛泽东同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也是我省和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并决定派出由阿合买提江(维吾尔族)、伊斯哈克拜克(柯尔克孜族)、阿巴索夫(维吾尔族)、达列力汗(哈萨克族)、罗志(汉族)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北平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三区方面的工作则由赛福鼎·艾则孜主持。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三区代表乘坐的飞机在伊尔库茨克至扎巴依喀勒山附近,因气候恶劣,撞在山上坠毁,机上的人员全部遇难。中共中央闻知此事后立即复电:对阿合买提江一行的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同时指示另组三人代表团,由赛福鼎·艾则孜率领,火速启程,赶赴北平。
赛福鼎·艾则孜一行经苏联境内乘飞机到赤塔,再乘火车经满洲里,辗转于9月15日到达北平,第二天即受到周恩来同志的接见和宴请。9月17日,赛福鼎·艾则孜等在中南海看戏,他坐的是第一排。演出进行时,有一个高大的身躯站立在他的面前,他正纳闷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旁边走过来说:“毛主席来看你们。”赛福鼎·艾则孜这才认出来,站在面前的正是他日夜想见的毛主席。原定毛主席第二天接见新疆代表,恰好毛主席这天也来剧场看戏,当他知道新疆代表正在剧场时,便临时决定提前接见新疆的代表。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新疆代表的关心、对边疆事务的关切。从9月15日到北平至10月1日这段时间内,赛福鼎·艾则孜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国务活动。其中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代表,行使着神圣的权利,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讨论和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国旗、国徽和国歌,参加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在9月21日的全体会上,赛福鼎·艾则孜作为新疆的代表发言。他激动地讲述了新疆人民备受反动势力压迫和英勇反抗斗争的历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盼望解放军进疆、希望新疆早日获得解放的热切心情,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赢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大会上,赛福鼎·艾则孜还代表维吾尔族人民向毛主席敬献了维吾尔长袍和花帽。这长袍和花帽的每一根经纬都凝结了新疆各族人民对毛主席、党中央的无比深情,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坚决拥护和深深的谢意。毛主席接受了这件礼物,并当场穿戴,全场掌声雷动。赛福鼎·艾则孜有幸代表新疆各族人民表达对人民领袖的真情和拥戴,更有幸亲眼看见人民的领袖接受少数民族人民的敬意和祝福,为此他激动不已。但还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无比幸福的时刻在等待着他。在9月30日政协会议的最后一天,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赛福鼎·艾则孜荣幸地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63名委员之一,排在第十七位,这对新疆各族人民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参加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人民中国举行开国大典。赛福鼎·艾则孜代表新疆各族人民,也带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后,看见站在城楼检阅台一侧的赛福鼎·艾则孜,便把他拉着朝城楼中间走去,这样他便站在了第二排的董必武和林伯渠之间,离毛主席只有两米的距离。这个历史性的画面留在了纪录片中,留在了许多文艺作品之中。赛福鼎·艾则孜聆听着毛主席用洪钟般的声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看到天安门广场欢呼着的人潮,飘动着的旗帜,他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喜悦之中,他感到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开国大典的无比自豪与无限荣光,这是他一生难忘的幸福时刻,也是整个维吾尔族人民的巨大荣耀。他默念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维吾尔族人民和各民族人民站起来了,各民族从此将在平等团结互助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并肩携手走向美好的明天。10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新疆代表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赛福鼎·艾则孜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新疆的有关情况。记者提出了许多问题,最集中的是新疆的归属与前途。赛福鼎·艾则孜语调铿锵地说:新疆过去是中国版图的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是中国版图的组成部分,将来也永远是中国版图的组成部分。他的答问,赢得一片掌声。他的回答,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开国大典以后,在即将返回新疆的时候,赛福鼎·艾则孜写了一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并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于10月23日在申请上批示:“同意赛福鼎·艾则孜入党。”并着赛福鼎·艾则孜本人将此信带交当时主持西北军政事务的彭德怀同志,待中共新疆分局成立后再履行具体手续。王震和邓力群则成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从北京返回新疆后,在新建立的人民政权中,赛福鼎·艾则孜担任新疆省副主席和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他迈开脚步,开始了新的征程。政权初建,百废待兴。新疆面临着许多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包括恢复生产、减租减息、维护社会稳定、将原三区革命的武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处理民族宗教问题……赛福鼎·艾则孜先后在王震同志、王恩茂同志为首的党委领导下,工作忙碌而有成效。1950年1月,赛福鼎·艾则孜随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并参加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一天,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特地为赛福鼎·艾则孜举行宴会,赛福鼎·艾则孜作答词时,谈到了新疆,他平静而又坚定地说:对帝国主义来说,新疆的解放,将使他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插手新疆,他们将新疆分裂出去变为自己傀儡的企图,已经无法实现了,这对帝国主义分子来说,当然是非常痛苦的现实,因此他们造谣不足为奇。新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像一句谚语里说的,“任凭狗狂吠,商队将继续前进”,我们将继续走我们的路。正是在这次访苏时,毛主席指示赛福鼎·艾则孜,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的遗体要送回新疆安葬,修建陵墓,让人民永远怀念这些牺牲的英雄。赛福鼎·艾则孜一一照办。今天,到伊宁市的人可以看到那庄严肃穆的三区革命烈士陵园和高高耸立的纪念塔。这一切都凝结了党和国家对三区革命烈士的关怀和人民群众对那些为新疆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志士的崇敬。
赛福鼎·艾则孜回国后,一方面做着日常的工作,同时还在思谋着一件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如何在新疆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结合中国的实际,确定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并于1947年5月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进行了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但新疆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新疆是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还有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等12个世居民族。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怎么搞,必须从新疆的实际出发。赛福鼎·艾则孜多次根据《共同纲领》的精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主张不照搬苏联的做法,而是实行体现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鉴于新疆的民族构成、历史、文化等具体情况,经过反复协商,确定在新疆既要保障维吾尔族的区域自治权利,又要保障其他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平等权利。并确定实施区域自治的步骤是:先建立县、地级自治地方,最后建立省级的维吾尔自治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赛福鼎·艾则孜亲自出面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在建立哈萨克伊犁自治州时,需要确立州府所在地,经过比较、选择,赛福鼎·艾则孜建议选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伊宁。但有不同意见。因为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州所辖的阿勒泰、塔城及伊犁地区的一些县,伊宁市及其周围居住的主要是维吾尔族。一些维吾尔族同志不同意,担心设首府后人多了会影响自己的生产生活,并认为首府应放在哈萨克人较多的地方。
赛福鼎·艾则孜便找当地的维吾尔族上层和干部多次做工作,指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应当有一个条件较好的州府所在地,应当有较发达的中心城市。选在伊宁,有利于自治州的发展;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群众友好相处、取长补短,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州府所在地最后确定在伊宁,这显示了他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眼光。当然,碰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个。又比如,当时确定人口不到10万人的柯尔克孜族在南疆建立自治州,为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准备适当划入就近的一部分维吾尔族居住的农业区。划进的区域有阿图什市,这是传统的维吾尔居住地,是一个很重要、很有名的城市,曾是维吾尔现代教育的发源地,造就过大批维吾尔文化人和企业家,并且这里还是赛福鼎·艾则孜的家乡。所以,有的人不同意将阿图什划入柯尔克孜族自治的范围。有人甚至问赛福鼎·艾则孜:阿图什划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域范围后,您这位阿图什出生的维吾尔族的大干部、大知识分子的籍贯将如何表述?赛福鼎·艾则孜耐心地做了许多工作,从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局和全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到自己籍贯的表述,他淡淡地说:我赛福鼎·艾则孜仍然是阿图什人,仍然是维吾尔族。
由于他的耐心工作,许多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至1954年11月底,依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疆先后成立了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凡有聚居地、符合建立自治地方的民族都实行了区域自治。
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新疆省实行区域自治后的名称问题,有人提及过仿效中亚一些国家的称谓,冠以“斯坦”的名称,有的提出叫“新疆自治区”。经过充分的讨论,定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福鼎·艾则孜的意见是,不叫“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也不叫“斯坦”,同意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后来,周恩来总理在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命名时还讲过,“斯坦”不符合中国的习惯,还是叫自治区好。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诞生之日正式成立。选择这一天并非偶然,因为有了新中国才有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才有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才有了新疆的光明未来,才有维吾尔族自治权利的实现。中央派出了以董必武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前往祝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诞生。
在庆祝大会上,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的赛福鼎·艾则孜郑重宣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万众欢腾,全疆同庆。这是新疆历史的崭新一页,也是维吾尔族历史的光辉篇章,无疑也是赛福鼎·艾则孜人生的辉煌时刻。
受命危难之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中国处在动乱之中,新疆也不例外。而且新疆由于她特殊的位置,更多了几分复杂和敏感。196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发生了“珍宝岛”事件;第二年在中国西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仅影响新疆的经济建设、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也影响到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内忧外患交并,困难危机相伴。如果说解放初是百废待兴,这时则是万机待理。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经济因素,迫切要求新疆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72年6月底,中央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党委常委召集到北京学习、开会,主要目的则是要解决班子问题。赛福鼎·艾则孜是自治区党委常委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当时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比较混乱,在许多问题上意见相左,分歧很大,以致在北京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找自治区领导班子成员谈话,以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会议临近结束时,中央明确提出改组新疆的领导班子,并就此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多数与会同志请求中央选派有威望的老同志到新疆主持工作。许多人不曾想到的是,叶剑英同志代表中央宣布:经过中央讨论,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为了新疆的大局,任命赛福鼎·艾则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叶剑英同志强调说:中央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赛福鼎·艾则孜是顾大局的,搞团结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许多人已提出请中央派有威望的老同志到新疆主持工作。按当时配备干部的一般做法,也应是派一位资历深的老同志去担当重任。但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赛福鼎·艾则孜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忠于祖国,深得党和人民信任。1966年9月,一些人提出要打倒赛福鼎·艾则孜时,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电报,指出赛福鼎·艾则孜是忠于党的,是一个好同志,要予以保护,不准冲击,中央对他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他与军队、兵团、地方都有很深的渊源,有很高的威望,为各族人民拥护;他长期在新疆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重要领导工作,他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当此大任。因此当时他是最合适人选,也是“委大任于危难之际”。后来叶剑英同志还宣布,赛福鼎·艾则孜为班长,也需要老将的帮助,因为新疆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有部队、军区、兵团、地方,所以决定选杨勇同志为军区司令员、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大家表示一致拥护中央的正确决定。
叶剑英同志宣布中央决定之后,赛福鼎·艾则孜孜当即表示:对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信任,让自己担任新疆党委第一书记的重任,表示衷心的感谢。但还是建议选一位老同志担任一把手。他谦虚地说,自己担任一把手有困难,水平不高,身体有时也不好,担心做不好工作,对不起新疆各族人民,对不起党中央和毛主席。叶剑英同志便又做赛福鼎·艾则孜·艾则孜的工作,重申了中央做这一决定的理由,并加以鼓励和说服。赛福鼎·艾则孜·艾则孜最后坚定地表示,服从中央的决定,尽力尽责,挑起重担,做好工作。后中央又任命他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新疆军区第一政委,当时人们概括他为“三个第一”。说明了党中央对赛福鼎·艾则孜政治上的高度信任和工作能力的充分肯定。赛福鼎·艾则孜担任第一书记后,坚定地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带领领导班子,团结广大领导干部和各族人民,努力工作。8月份回新疆后迅速召开党政军干部大会,主题是反对派性,维护团结。指出,只有克服派性,团结一致,才能贯彻好中央的大政方针,才能有巩固的边防,才会有社会的安宁。警告那些热衷搞派性的人、搞无政府主义的人悬崖勒马。他还找有关人员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以维护大局。在团结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增进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制造民族隔阂、民族分裂的行为。他要求维吾尔族干部带头搞好团结,带头努力工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不仅有利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全国大局的稳定、边疆的稳定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正像他曾多次深情地表示过的:“党中央、毛主席把重任交给我,我就要维护祖国人民的团结,维护政治的稳定,促进发展,努力工作,让党中央放心,让各族人民满意。”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选择了他,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也为自己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1973年,党的十大时,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文人将军
赛福鼎·艾则孜,1938年起在塔城报社工作,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文人生涯。1938年开始,赛福鼎·艾则孜连续发表了六篇短篇小说——《孤儿托合提》、《两种景色》、《当代奴隶》、《痛苦的记忆》、《遗物》、《光荣的牺牲》等。《孤儿托合提》是他的处女作,描写了一位名叫托合提的孤儿,在当地河堤决口时,被人们活活埋进河堤以堵决口的悲惨故事,读来令人振聋发聩。《遗物》、《光荣的牺牲》则是两篇以反对日本侵略者为题的作品,作品透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应当说,赛福鼎·艾则孜这一系列发轫之作,也是给历来以诗歌和口传民间文学为主的古老的维吾尔文学注入了新的文学生机,奠定了现代维吾尔小说创作的基础。关于这一点,则是以往的文学史家们在关注维吾尔现代文学时往往忽略的史实。在这一时期,除了小说创作,他开始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和最迅速影响力的戏剧创作,用他的作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本质,鼓动人民奋起抗日,颁扬抗日军民取得的胜利。《辉煌的胜利》、《9·18》、《不速之客》等,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戏剧代表作。这些剧本以新疆省“维吾尔协会”的名义印发各地,在新疆各地竞相上演。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介绍国外优秀剧作,如意大利剧作家卡尔洛·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乌兹别克斯坦剧作家哈姆扎·伊克姆·扎达的《地主和仆人》等,并自导、自演,新自搬上舞台。
在塔城报工作期间,赛社鼎·艾则孜已经开始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44年随着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革命爆发,他来到三区革命的中心伊宁市担任三区革命临别时政府要职。后来三区革命临时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在迪化(乌鲁木齐市)成立了联合政府(不久宣告破裂),他亦代表三区革命政府出任要职。直到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他任新疆特区特邀代表团团长,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同时,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赛福鼎·艾则孜一生热爱木卡姆艺术,正是在他来到伊宁市后,开始接触木卡姆艺术,进一步加深了对木卡姆音乐的认识。1946年联合政府时期他前往喀什市工作,在这里有幸与他久已仰幕的木卡姆艺术大师——唯一能够全部演唱十二个木卡姆的吐尔迪阿洪相逢。多次聆听吐尔迪阿洪演奏木卡姆,介绍木卡姆艺术的精髓,使他获益匪浅。他被木卡姆艺术精气牢牢吸引。虽然短暂的联合政府宣告破裂,他又返回三区革命中心伊宁市,但从此只要一想起木卡姆便要念及吐尔迪阿洪大师。他一直试图将吐尔迪阿洪大师接到伊宁市,但终未能如愿。这一夙愿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实现。1951年,已经担任新疆省(自治区于1955年成立)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常委、民族部长、统战部长的赛福鼎·艾则孜,将吐尔迪阿洪接到乌鲁木齐,准备把这位民间艺术大师的所有财富录下音来。然而,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也不小,他力排众议,从伊宁市接来肉孜弹布尔、麦提塔伊尔等民间艺术家协助吐尔迪阿洪大师演奏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建立伊始,在短短四、五年内完成了十二木卡姆的录音工作。与此同时,请来汉族音乐家万桐书对十二木卡姆进行记谱工作,最终整理成二卷本的《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由七十二支套组成,每演奏一个木卡姆,费时两个小时,奏完全套十二个木卡姆需二十四小时。如果不是赛福鼎·艾则孜独具慧眼深谋远虑,在吐尔迪阿洪大师有生之年完成了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发掘整理工作,拯救了十二木卡姆艺术,很难想见后人将如何全面继承、研究、发展这门独特艺术。
赛福鼎·艾则孜进入耄耋之年后。于1989年春在美国夏威夷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他的三卷本回忆录正是此后完成的。他还完成了一部关于整理木卡姆歌词的专著付梓出版。在这部著里收录了经典木卡姆歌词、民间歌词、当代歌词,还有他自己创作的几首歌词。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大胆尝试。不仅如此,赛福鼎·艾则孜还躬身实践、力促弘扬,谱写了木卡姆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1959年,新疆话剧团以和田地区翻身农民库尔班·吐鲁木几次想骑着毛驴、带上礼物上北京看望毛主席,最后终得以实现愿望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创作了现代音乐话剧《步步紧跟毛主席》,作为献礼节目,进京参加了国庆10周年文艺晚会。赛福鼎不仅亲临观看,过后还撰写了两篇剧评文章,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既鼓舞了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又促进了对木卡姆艺术事业的宣传。
赛福鼎·艾则孜创作于1975年的合唱组歌《在领袖像前》,经有关音乐工作者改编后,被新疆歌舞团、新疆歌剧团联合公演。这个四部合唱作品即是以维吾尔木卡姆为音乐素材编创而成的。1992年10月,赛福鼎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汇编为《论维吾尔木卡姆》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回忆,有论述,系维吾尔族高级领导干部研究木卡姆艺术的开山之作。一年后,赛福鼎·艾则孜又把他创作于1983年的历史小说《阿曼尼莎罕》改编成剧本,由天山电影制片厂和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故事片。该剧记述了维吾尔族女音乐家、诗人阿曼尼莎罕王妃不辞辛劳,搜集、整理出完整的十二木卡姆套曲的传奇人生。由于剧中贯穿着十二木卡姆悠扬、浑厚、纯朴的旋律,展示了维吾尔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等因素,故而使该片荣获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政府特别奖”。
人物评价
1944年,赛福鼎·艾则孜参加了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爆发的“三区革命”,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5年,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等职。三区各地游击队统编为民族军后,他负责组织创建了喀什团并兼任团长,率部多次进行战斗。为确保“三区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参与创建了三区“革命青年组织”,并担任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民革命党,他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兼任宣传部部长。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著为指导,使人民革命党在“三区革命”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三区革命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在新疆牵制了近十万国民党军队”,“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曾高度评价:“赛老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立场。”